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干细胞毒理学》正式出版

发布时间:2025-04-02  |  【打印】 【关闭

为了解决大量新化学物质潜在环境风险难以系统评估及传统毒理学面临动物模型局限性与动态监测不足的问题,2013年,江桂斌院士前瞻性推动干细胞生物学与环境毒理学交叉融合,开创干细胞毒理学学科。2015年,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籍专家Francesco Faiola及其课题组在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为“The Rise of Stem Cell Toxicology”的论文,系统阐述了干细胞毒理学的理论框架。这种基于人源干细胞的创新平台,不仅显著提升了毒性评估的生理相关性,更实现了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为化学品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也开启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近10年干细胞毒理学的研究历程。

《干细胞毒理学》专著,是一本系统阐述干细胞技术在毒理学研究与应用中的前沿专著,为从事毒理学、干细胞生物学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科研人员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与技术参考。本书从毒理学基础切入,系统梳理了传统毒理学的核心概念、体外模型及当前挑战,并重点围绕干细胞毒理学的创新价值展开论述。第二章深入解析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及多能干细胞在毒性评估中的独特优势,详述经典胚胎干细胞测试(EST)的改良策略及国际协作项目(如ESNATS和SCR&Tox)的标准化成果。第三章聚焦器官特异性毒性模型构建,涵盖神经、肝脏、心血管等十余种组织系统的干细胞分化模型,结合传统方法与新兴技术,为精准毒性评价提供可操作性方案。第四章则拓展至环境污染物、食品药品安全等应用场景,并前瞻性探讨类器官、器官芯片、高通量筛选等交叉技术对未来毒理学研究的革新潜力。全书兼顾基础理论与技术转化,强调干细胞模型在减少动物实验、提升毒性预测准确性方面的突破性意义,同时关注伦理风险与标准化管理,是推动毒性评估范式转型的重要学术资源。

版权所有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Email:sklece@rcee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