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健康大讲堂第八讲顺利举办
2022年6月6日,由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环境健康大讲堂的第八讲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顺利开展。本次讲座邀请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彭汉勇研究员作学术报告,在线参与人数近200人,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本次活动由汪海林研究员主持。
彭汉勇研究员做了题为“基于核酸纳米技术的分子识别、成像与调控”的报告。从课题组情况简介开始,讲述了课题组研究内容框架和发展方向,并以课题组两部分的工作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以核酸纳米技术为基础,开发高灵敏的分子诊断与成像技术和基因调控方法。新冠病毒的蔓延仍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为了提高病毒检测的便捷性和特异性,彭汉勇团队开发了基于RT-LAMP、RT-RPA与CRISPR体系联用的单管恒温检测方法,解决了在均相反应中多种体系的兼容性问题,实现了对新冠病毒RNA的可视化检测。此外,彭汉勇研究员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对核酸序列进行编码,设计可控、智能的核酸纳米机器,实现对活细胞内极低浓度的miRNA成像。受到了自然界的蛋白马达的启发,彭汉勇团队设计了以金纳米颗粒为载体的DNAzyme纳米马达,将马达组件集成于同一纳米粒子,进胞后的操作不需额外提供能量,突破了纳米马达的活细胞应用瓶颈。在此基础上,还发明了光控CRISPR纳米机器,通过对活细胞进行核酸、蛋白的高效载送与精准释放,调控特定基因位点。彭汉勇研究员还展望了以核酸纳米技术来研究和解决环境健康问题的方向与机遇。讲座互动部分,针对师生提出的核酸检测特异性、环境蛋白冠对纳米机器效率影响、纳米机器进胞途径与对细胞功能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彭汉勇研究员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颇受启发。
最后,由江桂斌院士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江院士对本次活动给予了支持与肯定,提出了研究领域中存在的挑战,对彭汉勇研究团队发展方向给予了殷切的期望,并为汪海林研究员、彭汉勇研究员颁发了荣誉证书。
环境健康大讲堂活动旨在打造我室各研究团队相互交流、促进发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将持续邀请优秀团队带头人介绍其团队具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工作,助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发展。
版权所有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Email:sklece@rcees.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