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中林院士报告-环境化学前沿论坛第174讲

发布时间:2021-12-30  |  【打印】 【关闭

  2021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大学纳米学院院长、资深讲席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王中林院士受邀访问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带来题为“从界面接触起电的科学到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高熵能源技术”的精彩报告。

  王院士以其清晰严谨的思路深入浅出地分享了纳米能源领域从无到有,从科学到技术的发展。王院士以能源讲起,提出我们的能源已经从“聚集型能源”变化到了“分布式能源”,能源需求与日俱增。他将熵增理论运用在能源领域,发明了纳米发电机,与传统的电磁发电相比,纳米发电机在低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未来可望在微纳能源、海洋资源的探测利用等方面发挥巨大潜力。此外,王院士分享了相关基础科学的研究进程。如:解释了静电产生的机理、修改了双电层模型、推导出了拓展型楞次方程组等。

  经过缜密的科学逻辑推广,王院士又将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高熵能源技术应用在生产、生活、医疗健康、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包括发电鞋垫、心脏起搏器、泥石流预警系统、智能键盘、医疗传感等众多新成果。他指出,基于国家关于“双碳”背景下的总体要求,纳米发电机将在收集海洋能源方面发力,开发新的蓝色能源,弥补风能、太阳能发电不稳定的短板,有望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为社会的高速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在科学研究中,王中林院士寄语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与学子们,要有追根问底的科学精神;要敢于挑战传统,把基本现象提升到原理层面;也要抓住迸发出的科研灵感,坚持自己的科学方向。参会人员纷纷被王院士研精覃思的科学精神及革故鼎新创新能力所打动,在交流环节响应热烈。大家就研究历程、科学问题、应用前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王院士也分享了他与他的团队在科研之路上一些攻坚克难时刻的故事。

  最后,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院士就王院士所提到的碳中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碳中和问题是我国未来重大的科技挑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寻求具有革命性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两位院士就蓝色能源的利用的前景与可行性进行了交流,并对其新技术的开发与大规模应用做出了美好期待。同时,江院士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希望:在做科研时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更要有对科研问题深入的思考及扎实的理论为引导。

  至此,本次报告圆满结束,王中林院士在科研道路上持之以恒的信念及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与会人员深思、借鉴与学习。

 

 

  王中林院士简介:

  王中林院士,2019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2018年埃尼奖(ENI award-The“Nobel prize” for Energy)、2015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奖、和2011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等国际大奖得主。他是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纳米能源领域著名刊物Nano Energy (最新IF:17.88)的创刊主编和现任主编。王院士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他发展了基于纳米能源的高熵能源体系;开创了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系统及蓝色能源领域和基于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第三代半导体的新领域:建立了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与摩擦电子学学科;发现了六个新物理效应:压电电子学效应、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压电光子学效应、摩擦伏特效应、热释光电子效应和交流光伏效应。根据Google Scholar,王中林教授论文引用超30万次,标志影响力的H指数是269,目前在全球材料科学总引用数和H指数排名世界第一;世界横跨所有领域前10万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第3名,2019和2020年年度科学影响力排第1名。

 

 

版权所有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Email:sklece@rcees.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