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是全世界关注的涉及到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重大科学问题。我国近年来频发的大气污染,其涉及区域广、强度高且持续时间长,给所在区域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然而,我国在大气污染的毒理与健康效应方面的研究严重滞后,大气污染物来源与成因的复杂性导致了其毒性组分和致病机制的不确定性,研究工作任重道远。结合我国大气雾霾的特点,开展大气污染物的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科学和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等各方的努力下,首届大气污染毒理与健康高层国际研讨会(THAP)于2018年10月20-22日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涵盖大气污染的分析监测与表征技术、暴露组学与分子毒理学、健康效应和流行病学等几个方面。370余名参会代表来自国内86家科研机构和高校,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会议共收到摘要投稿138篇。
2014年国家基金委启动了“大气细颗粒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由生态环境中心江桂斌院士担任专家组长。过去几年来,重大研究计划连续资助了一批高水平研究队伍,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本次高层研讨会也是重大研究计划在国际交流方面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开幕式上,会议主席江桂斌院士简要介绍了全球的空气污染状况,提出了对科学家们的期望,并对参会者表示了热烈欢迎。会议共同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张希院士致辞表达对此次论坛出国交流方面的期待。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高鸿钧院士代表中科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论坛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Mario J. Molina、美国科学院院士A. R. Ravishankara、美国田纳西大学Gary Sayler教授、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Aaron J Cohen博士、赫捷院士、贺克斌院士、王辰院士等7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另邀请了本领域知名学者和青年学者做了28个主旨报告和22个口头报告,围绕大气污染毒理与健康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在会议闭幕式上,江桂斌院士总结,这次会议提供了大气污染、控制与环境健康研究的交流平台,而不断的国际学术交流对于推进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他同时指出,控制空气污染,确保在2020年实现PM2.5小于35的目标,特别是减少雾霾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是广大环境科学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工作,寻找如何控制和削减空气污染的科学之道、探讨其造成健康危害的机理、发展有效的控制技术。最后,江桂斌院士对对到会的所有代表和志愿者、参展单位以及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徐曼,广东工业大学的齐增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徐聪,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乔林等10位青年研究者获得此次会议的“优秀墙报奖”。 本次会议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为大气污染毒理与健康等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将有力地推动相关领域的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