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睿课题组高精度温度场分布测量及表界面反应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5-04-02  |  【打印】 【关闭

2025年3月,刘睿课题组发展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表—界面亚微米尺度温度场分布测量方法,该方法为深入研究反应发生在表面还是界面这个有趣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以“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Based Spatial Temperature Profiling in Space-Confined Hollow Carbon Nanospheres for a Reaction Mechanism Study”为题,发表于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

温度是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参数之一,通过温度调控反应速率也是化学工程、能源转换及环境治理等领域常用的策略。近年来研究还发现,通过近场光热效应可以显著提升局部温度,精准加快限域空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然而,传统测温技术普遍存在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不足的问题,难于满足亚微米的限域空间温度场的高灵敏分析。

本研究结合金纳米颗粒的亚微米级空间定位特性与对温度敏感的苯异腈分子,成功构建了亚微米分辨率的表——界面空间温度测量方法。基于构建纳米传感器系统,深入解析了中空碳纳米球(HCNS)在光热转换过程中内部、外表界和体相溶液的温度梯度分布。利用发展的方法,研究证实了太阳辐照条件下HCNS纳米腔内部存在显著温升现象,并揭示出纳米腔与表面间的显著温差。结合温度场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反应动力学与温度间的关系,研究明确单原子铁活化过一硫酸盐氧化苯酚反应发生在催化剂-溶液的界面,而不是催化剂表面。该工作不仅为SERS纳米温度传感器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更通过反应位点空间定位为机理研究开辟了新维度。

该工作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4c06321


版权所有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Email:sklece@rcee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