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庆华研究组刘美等人在北极地区新污染物卤代咔唑的筛查和来源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Non-negligible 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s in Arctic Soils and Sediments: Occurrence, Target and Suspect Screening, and Potential Sources”为题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DOI: 10.1021/acs.est.4c09194),并被选为Supplementary Journal Cover。
卤代咔唑(PHCZs)作为一类新型的二恶英类污染物,相较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能具有更高的环境赋存和生态/健康风险。识别和量化未知的PHCZ对于全面评估污染水平至关重要。北极是全球偏远地区之一,有限的工业和人类活动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研究污染物远距离迁移和全球分布的重要场所。目前对于已知和未知PHCZs在偏远地区的赋存特征和来源解析等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
本研究报道了北极地区已知和未知卤代咔唑的赋存、组成、来源和潜在风险。研究分析了从北极斯瓦尔巴地区采集的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的11种已知PHCZs和25种未知PHCZs,首次在土壤和沉积物中检测到了氯碘混合取代的PHCZs。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已知PHCZs最高浓度高达165.6 ng/g dw,3,6-CCZ和3-CCZ为主要同系物。本研究所有样品中未知PHCZs的浓度范围为1.4至92.4 ng/g dw,其中一种1,3,6,8-四溴咔唑异构体占据主导地位。沉积物中未知PHCZs的总含量约为已知PHCZs的6倍。远距离迁移、海洋传输、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成可能同时影响北极地区土壤和沉积物中PHCZs的赋存。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已知和未知PHCZ在北极地区的赋存特征和来源,对极地地区新污染物的发现和环境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第一作者为直博生邹茜,通讯作者为博士后刘美。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