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汪海林团队发表分离培养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的实验方案

发布时间:2023-12-14  |  【打印】 【关闭

  红细胞生成是从造血干细胞逐步发育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一个多步骤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引起贫血等疾病。红系爆裂形成单位(Brust-forming unit erythroid, BFU-E)是造血干细胞命运确定为红系形成的第一个祖细胞,BFU-E细胞具备一定的扩增能力,且可在体外逐步诱导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因此,BFU-E细胞是体外探究红细胞生成的良好模型。

  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研究员团队在STAR protocol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rotocol for sorting and culturing of mouse early erythroid progenitor BFU-E cells”的实验方案文章,详细阐述了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分离及培养的新方法。上述实验方法在该课题组2023年i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N6-methyl-2’-deoxyadenosine promotes self-renewal of BFU-E progenitor in erythropoiesis”研究性论文的基础上总结撰写而成。
  
  该方案首先利用磁珠阴选的方法,去掉除红系祖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随后利用流式分选的方法,根据CD71在BFU-E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在CFU-E细胞中高表达的表达模式,分离出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随后作者在BFU-E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可刺激BFU-E细胞增殖的化学分子N6-甲基脱氧腺苷(6mdA),该分子与干细胞因子SC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地塞米松一起可使BFU-E细胞在体外扩增5000多倍。
  
  综上所述,本实验方案通过磁珠分选与流式分选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出较为纯净的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并在BFU-E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化学分子,使得BFU-E在体外获得较强的扩增能力,为体外红细胞生成的研究提供良好模型。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瑶博士为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汪海林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STAR Protocols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xpro.2023.102718
  iScience论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89004223010015
  

 

  

 

版权所有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Email:sklece@rcees.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