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韡课题组在污染物海陆迁移过程及交换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亚韡课题组在污染物海陆迁移过程及交换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通过对典型海陆交界区域内2种典型SVOCs—氯化石蜡(CPs)及多环芳烃(PAHs)的连续性观测,探讨了SVOCs陆-海交换过程的具体分子机制,为研究其大气传输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成果最近以“Land–ocean exchange mechanism of chlorinated paraffin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with diverse sources in a coastal zone boundary area, North China: The role of regional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为题,在线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 Sci. Technol. DOI: 10.1021/acs.est.2c00742)。
海洋环境被认为是许多陆源污染物的关键“汇”。作为典型的边界区域,海岸带和近岸区域被用来评价半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转移过程和陆海交换机制。研究人员于华北沿海地区采集了一整年的空气样本,测定其中短链、中链氯化石蜡(SCCPs, MCCPs)和16种优先管控PAHs的赋存水平及分布特征,探究了不同气象及季节因素对CPs和PAHs从陆地到海洋的大气传输过程的影响。不同气-粒分配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稳态假设可以更好地描述上述两种SVOCs陆-海交换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12海里范围内陆海间CPs和PAHs的差异性清除过程,结合源解析结果,解析了潮间带CPs和PAHs的排放来源及其源汇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的传输特征以及不同季节的大气主导运动在气体扩散和颗粒沉降之间交替变化,导致同一海域小尺度范围内CPs和PAHs的差异。该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特性的SVOCs在海陆交界区域的特异性环境行为、迁移机制及驱动因素,为深入探索污染物的大气迁移行为及其复杂的传输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该工作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亚韡课题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马新东研究员合作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2c00742
版权所有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Email:sklece@rcees.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