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亚韡等在Environ. Sci. Technol.上合作发表PFASs跨胎盘传输的综述文章

发布时间:2021-06-22  |  【打印】 【关闭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人体内的暴露与传输行为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胎盘屏障是人体中重要的屏障之一,介导了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同时可以阻止一些外来化合物由母体透过胎盘进入胚胎、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然而,研究表明,PFASs可以穿过胎盘屏障对胎儿造成宫内暴露,威胁胎儿的身体健康。因此,PFASs的宫内暴露及其在胎盘中传输的行为与机制受到高度关注。

  王亚韡课题组与兰州大学赵春燕团队合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A critical review on transplacental transfer of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renatal exposure levels,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的综述。

  论文综述了不同基质(包括母血、脐血、胎盘及羊水)中PFASs的浓度及空间分布,高关注的PFASs种类及其产前暴露水平,不同分子结构的PFASs的跨胎盘传输效率及规律,并梳理了PFASs跨胎盘传输的潜在机制,重点讨论了转运蛋白在PFASs跨胎盘传输中发挥的作用。论文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了32种PFASs与3种重要的人体转运蛋白之间的结合模式与亲和力,证明转运蛋白与PFASs的结合能力对PFASs的跨胎盘传输效率具有一定影响。针对体外实验在PFASs跨胎盘传输机制研究上的局限性,论文综述了包括QSAR及分子对接在内的计算毒理学手段在该领域内的应用。在对已有研究总结、讨论的基础上,论文展望了PFASs分析检测技术的改进方向,提出了PFASs跨胎盘传输机制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望推动该领域相关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加快PFASs产前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进程。

  文章DOI:https://doi.org/10.1021/acs.est.1c01057

  本论文的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

  

 

图1. 世界各国孕妇母血和脐带血中PFASs的浓度及组成

 

  图2. 人体胎盘解剖结构及PFASs跨胎盘传输的潜在机制

版权所有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Email:sklece@rcees.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