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桂斌课题组应邀撰写多/全氟有机化合物非靶标鉴定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9-03-15  |  【打印】 【关闭

        多/全氟有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全球性环境污染物,其中一些已经被列为“持久性环境污染物”。随着全球性对传统长链PFASs生产的限制,新型和替代性PFASs快速进入市场,主要生产地也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然而,新型PFASs的结构尚不明确,带来的环境和人体健康威胁的认识有待深入研究。鉴定未知PFASs的结构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重要污染物,因而对于预防污染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组长期致力于持久性环境污染物物研究,在非靶标未知物鉴定方面已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鉴定出了大量未知TBBPA及PFASs类污染物。Stockholm University的Jonathan Martin组关注新型污染物及其健康效应,近年来在高分辨质谱未知污染物鉴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多种环境样品及油砂处理用水中鉴定了大量环烷酸及PFASs。今日,两研究组应邀在分析化学类综述期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上合作发表题为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HRMS) Methods for Nontarget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and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 in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Samples的综述文章(DOI: 10.1016/j.trac.2019.02.021),系统总结了非靶标PFASs鉴定的研究进展。该综述回顾了非靶标PFASs鉴定中从样品制备到仪器测试到数据分析各步骤的分析方法,讨论了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新方法的发展方向。
        更为重要的是,该综述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所有非靶标方法发现的未知PFASs化合物,并按结构归类为表格。目前部分数据已上传至欧洲新型污染物数据库Norman Suspect List Exchange (https://www.norman-network.com/?q=node/236)中,为环境领域内进行大范围、快速的可疑污染物扫描提供了数据。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以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江桂斌研究组博士后刘艳娜为论文第一作者,曲广波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DOI: 10.1016/j.trac.2019.02.021
        新型污染物数据库链接:https://www.norman-network.com/?q=node/236
 

版权所有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邮编:100085
Email:sklece@rcees.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